全球化式微下,數位轉型能否協助貨運承攬業維持競爭優勢

Future KUO
Apr 23, 2023

--

反全球化潮流下,國際貿易成長率下降

比較利益理論在國際貿易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,在二次大戰結束後,全球化的經貿盛行了許多年,製造業的地點轉移以及世界工廠的更替,帶動了8,90年代日本的經濟發展,也讓中國能夠在21世紀快速崛起,然而全球化在近年地緣政治風險提升的影響下,英國脫歐、美中貿易戰、新冠疫情、俄烏戰爭紛紛對全球化造成了程度不一的影響,貿易保護主義、兩極化等等的趨勢,對整體貿易產業鏈帶來不小的衝擊。

International Trade Volume (Source:WTO)

從數據來看,以1950年為基準,全球的貿易量在2022年來到大約45倍的水準,除了2009年與2020年分別受到金融海嘯以及新冠疫情的影響而有比較大的衰退,也可以看出近幾年的成長水準已逐漸鈍化。

Trade Volume Growth Rate-YoY MA7 (Source:WTO)

進一步以7年移動平均方式觀察成長率,可以進一步發現,整體成長率呈現一個下行的趨勢。

Goods & Services Export+Import/GDP (Source:World Bank)

我們換一個方式以進出口佔GDP的比例來看,能夠得到類似的觀點,全球實體商品與服務的進出口,在近年中沒有顯著的成長,反而受到各種事件影響逐步趨於平緩。

在這樣艱困的背景下,以提供實體貨物海空運承攬服務的貨運承攬業,未來是否光明,要如何進行產業升級並維持競爭優勢呢?

貨運承攬業在國際貿易中的角色

貨運承攬業者從航商購買艙位並與實際有運貨需求的廠商接洽,並協助一連串的進出口作業,主要以提供服務為主。

上下游參與角色

在整條供應鏈中,貨運承攬業主要擔任中間人的角色,客戶只需要單一對口,就能夠解決所有與運輸、報關、保險、進出口文件等等相關的問題。而貨運承攬業主要的獲利模式是一個很簡單的商業模型-買低賣高,主要有兩種方式來進行這樣的買賣:

1. 與航商簽約,批量購買艙位壓低成本

2. Consolidation:將不同客戶的貨組合放到同一貨櫃,以較高的Chargeable Weight收取價格(海運LCL/空運 較為常見)

產業鏈結構圖(Source:自行整理)

由於各種貨的重量體積不同,所謂Chargeable Weight會依照體積重或者淨重去收取價金,若能有效將重貨(Actual Weight>Volumetric Weight-以重量計價)與輕貨(Actual Weight<Volumetric Weight-以體積重計價),就有更多的獲利空間。

貨運承攬業五力分析

在了解產業組成與獲利方式後,進一步以波特的五力分析來觀察整個產業的競爭狀態,由下圖我們可以先了解在全球市場中有那些key player方便以下分析。

2022 Top 25 Freight Forwarders (Source:A&A)

(中)產業裡的現有競爭者 Competition in the industry

根據IBIS的資料,僅美國就有118,870家從事貨運承攬相關的業者,可以推測全球同業競爭者數量多。

運輸產品的同質性高,提供的服務大致相同,據點遍布全球的公司能夠提供更完整的全球服務鏈,也能提供更完整的服務。

運量大的公司能夠談到更低的價格並達到規模經濟。

在地化優勢明顯,更關注自己具優勢的航線或市場來提供服務。

(中低)產業裡的新進者 Potential of new entrants into the industry

產品差異化小,客戶關係與銷售通路更為重要。

資本要求低但新進者切入全球市場難度極高,上游航商切入市場相對容易。

(中)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Power of suppliers

非常容易受到市場的波動影響,市場好時供應商議價能力較佳,市場壞時供應商議價能力較差。

供應商產品差異小,需視航線與班機頻率決定供應商的議價能力。

(中高)客戶的議價能力 Power of customers

除去像是疫情塞港缺櫃的時期,在貨運的市場中,大多情形為供過於求的狀況。

許多跨國企業會以長約並具有固定的運輸量,以競標的形式來尋找服務提供商,並對價格具有一定敏感度,因此客戶議價能力較高。

(低)替代產品的威脅 Threat of substitute products

政策與法規限制下進出口流程複雜,故較難以自動化平台替代。

貨運承攬業中的關鍵競爭因子

對於承攬業者而言,產品的競爭力來源大致上能分為三個類別-Transit Time、Price & Service。

Transit Time

通常為port to port的時間,越近的距離花費較少的轉運時間,此外若有直航也能節省不少時間,通常一些運量較大的地點會有較短的Transit Time。

Price

價格大概可以切成三個部分(Origin Charge, Freight, Destination Charge) 各家公司在價格獲利上的策略不同,有些是靠賺取Origin/Destination 服務來獲利,有些則是以Freight Fee價差來獲利,較低的採購價格能夠為公司帶來更多的獲利,或自身集團具備貨機機隊,亦可以使價格更具競爭力。此外,價格也會受到油價影響Fuel surcharge,部分地區政府在港口或基礎設施也會視情況調整。

Service

這方面涵蓋性較廣,會簡單將Service分為服務品質、客戶體驗與加值服務三個方面。服務品質主要以文件正確性、溝通即時性、營業據點涵蓋範圍、作業可預期性(準時)、服務調整彈性以及解決問題能力作為衡量標準。客戶體驗則涵蓋了從詢價、溝通需求、報價、帳戶設定、文件傳輸、溝通互動、即時追蹤、付款等等的流程體驗。加值服務則包括訂單管理、碳排放管理、倉儲自動發貨。

Freight Forwarder Key Success Factors Pyramid(Source:自行整理)

將以上的關鍵因子以金字塔方式呈現(如上圖),由於產業內產品差異較小,且許多企業均會同時使用多家Forwarder的服務,因此如何獲取客戶則為每家Forwarder最核心的競爭能力,不管是透過併購、挖角同業的Top Sales、研發客製化產品、強化客戶關係管理、積極參與跨國企業RFQ等方式,只要能夠有更大的Customer Base,那就有更多的營收,也會帶來更大的利潤空間,是每家Forwarder能夠繼續經營的核心關鍵。

除此之外,Price與Transit Time在此則被視為一項基礎的條件,原則上在進行競價時,Shipper會有一個預期的目標價格範圍,並非低價者得,但價格需具一定競爭力。Transit Time的部分也是一樣的概念,客戶不一定要最快的航線或班次,而是要符合需求的運輸時間。

在時間與價格均滿足的情況下,優秀的服務與過往合作經驗容易成為關鍵的考量因素,在低犯錯率的前提下,若具備站點涵蓋廣、具一站式的解決方案、海空聯運等多樣化產品、應付帳款條件較佳,能夠解決客戶越多麻煩的Forwarder就具備更高的競爭力。

數位轉型對貨運承攬業帶來的影響

在新冠肺炎爆發前,貨運承攬業的作業方式仍維持相當傳統的做法,大量的郵件往來與文件打印,以及標準不一的作業流程,在遇到疫情不可控及供應鏈中鏈的突發狀況下,使得許多貨變得難以追蹤與預測,因此各家公司開始投入資源面對數位轉型的挑戰。

數位服務需求(Source:2019–2022 3PL Study)

根據2019–2022 3PL Study的調查來看,Control Tower Visibility,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& Cloud-based Solution為Shipper越來越注重的數位能力,但在這些數位化的客戶端應用下,需要從底層的基礎設施開始數位化,才能夠使整個流程的數據都被記錄、篩選、使用而產出價值。

而產業領先者又是如何應對這個數位轉型的潮流呢?

以DHL為例,在2016年開始推動數位轉型,並將新科技整合到不同的作業流程中,目標在2025年能夠將所有流程完成數位化,目前已開發出MyDHLi的使用者介面,並具備一站式的線上解決方案以節省人力並提高服務水準。

以科技強化現有流程-生命循環圖(Source: DHL 2022 Roadshow)
DHL 數位化應用與產品(Source: DHL 2022 Roadshow)

除了自主開發的應用程式外,許多大型Forwarder也開始使用SaaS服務來取代舊有的系統與作業方式,以下為幾個實際案例:

WiseTech 旗下Cargowise作為內部營運作業系統,

Salesforce提供CRM的解決方案

Freightos提供報價管理與即時報價系統

未來若能夠隨著機場、海關等政府單位數位化程度提高,建置資料交互的方式,以API串聯各資料庫的數據,能提供客戶更多元的服務與使用者體驗。

結論

以成本削減為導向的價格競爭,或多或少會對產業與公司帶來惡性的循環,在既有的產品框架下為客戶創造新價值,則是每個傳統產業都需要面對的挑戰。

去中心化的數位轉型將會使供給端扮演的角色更為重要

從供給面而言,貨運承攬業的人力現有專業護城河將會在自動化、數據化的轉型中逐漸薄弱,企業間競爭力度上升,產業內服務的系統也更加去中心化,減少人為作業的同時,降低成本與錯誤率。在未來前後端IT設施都完善的情況下,或許就不再需要依賴公司內不同團隊協作的人力作業平台,取而代之的是數位平台、AI演算與自動化流程,雖然還需要許多時間與資源整合才能達成此目標,但可以預見在不久後的將來,握有運力供給的航商,或許在數位平台通路的蓬勃發展,通路差異不大的情況下,供給端將會具備更高的議價能力,運力也成為市場中相對稀缺的資源。

大者恆大的市場發展與破壞式創新的產品替代

數位轉型中的IT建置成本較高,中小型在地業務的承攬業者較難回收成本,未來將會是大者恆大的市場,而以科技為導向的新進競爭者,亦有機會藉由平台式服務的開發,推翻現有業者中間商的角色,以平台數位化的方式媒合需求端與供給端,取代傳統貨運承攬業的營運,惟目前仍受科技、成本、法規、客戶關係、政策、通路、國際貿易條件等因素影響,短期內要顛覆整個產業機會不大。

『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。』在變化萬千的商業領域中,惟有追求進步,才能持續領先,產業升級是威脅也是機會,數位轉型對貨運承攬業而言勢在必行,只是現有的發展仍在萌芽期,科技將會如何改變這個產業的未來,需要我們持續追蹤與研究。

--

--

Future KUO

NCCU IB | Incoming US Cert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 | Business Strategy | Industry Research | Crypto market | Business Planning